首页 古诗词 酬崔侍御 / 酬崔侍御成甫

酬崔侍御 / 酬崔侍御成甫

南北朝 / 姚揆

岂为鼎下薪,当复堂上琴。凤鸟久不栖,且与枳棘林。"
"五色香幢重复重,宝舆升座发神钟。薝卜名花飘不断,
麦苗萦陇雉初鸣。修容尽饰将何益,极虑呈材欲导情。
笑言思暇日,规劝多远度。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独酌乍临水,清机常见山。此时何所忆,净侣话玄关。"
莫恨殷勤留此地,东崖桂树昔同攀。"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菱花覆碧渚,黄鸟双飞时。
桃李美人攀折尽,何如松柏四时寒。"
鼓吹幡旗道两边,行男走女喜骈阗。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拾虫不相离。"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若个深知此声好。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酬崔侍御 / 酬崔侍御成甫拼音解释:

qi wei ding xia xin .dang fu tang shang qin .feng niao jiu bu qi .qie yu zhi ji lin ..
.wu se xiang chuang zhong fu zhong .bao yu sheng zuo fa shen zhong .zhan bo ming hua piao bu duan .
mai miao ying long zhi chu ming .xiu rong jin shi jiang he yi .ji lv cheng cai yu dao qing .
xiao yan si xia ri .gui quan duo yuan du .chun fu wo jiu an .jing cha jun suo mu .
du zhuo zha lin shui .qing ji chang jian shan .ci shi he suo yi .jing lv hua xuan guan ..
mo hen yin qin liu ci di .dong ya gui shu xi tong pan ..
chu nv ji fa mei .lian tang yan lu zi .ling hua fu bi zhu .huang niao shuang fei shi .
tao li mei ren pan zhe jin .he ru song bai si shi han ..
gu chui fan qi dao liang bian .xing nan zou nv xi pian tian .
.yu zhu jiang han lu .wo huang ge gu feng .zhong yang de ze zhan .wan guo huan yu tong .
shi shi tu zhong gu liang chi .yin chu shi chong bu xiang li ..
shi ye ba ge ying jin shi .qi shu ying ying dui qing guang ..
ruo ge shen zhi ci sheng hao .shi shang ai zheng bu ai qin .ze ming ci diao nan zhi yin .
.xiao xiao luo ye song can qiu .ji mo han bo ji ming liu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you)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shi)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上帝骄纵又放《荡》佚名 古诗,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xiao)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xian)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ying)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傅说拿祷杵在傅岩筑墙,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注释
[25]海隅:西北极远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蒙古自治区之呼伦贝尔湖。
羲和:传说中为日神驾车的人。
(73)颛顼:北方上帝之名。
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⑶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赏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大义凛然,惊天地,泣鬼神!语言简练生动,铿锵有力。
  诗首两句写《蚕妇》张俞 古诗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张俞 古诗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di jie)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张俞 古诗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张俞 古诗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张俞 古诗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xian shi)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这是送别之作。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文章开始即点明了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受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或者也有预示将来喜事连连的意思。这三件事都很有趣。因为它们与国家的政治都有关系,其中并多少含有天人的关系。第一件事,相传周成王的同母弟堂叔得一异禾,献给了成王。成王将禾转送了周公。周公于是作了《嘉禾》一篇。第二件事,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第三件事,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最后这件事,对今人来说,几乎困惑不解了。为什么将敌人的名称用作自己儿子的名字?这是颇为值得研究的事情。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为要以雨志亭所作的铺垫,有了这一铺垫,再说事和雨就有记述的道理了。这就像逻辑学中大前提、小前提的三段论一样,有了大前提,后面的话即好说许多,也容易让人接受。
  颔联“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写了宣城的山水。春天来了,“山晚望晴空”的谢朓楼被清亮明静的宛溪河缠绕着,更显得高耸雄伟,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拥围拢着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联的“明”与“簇”,皆活用看动词。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jie de)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zhe li)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沧浪指苏州沧浪亭,在州学之南。这首《古香慢》是吴梦窗的一首咏物词,所咏之物即为沧浪亭的桂。从词风和内容看。此词大约写于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反映的是词人面临南宋衰亡的哀感。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创作背景

  秦瀛《重编淮海先生年谱节要》,绍圣二年乙亥(1095)少游“在处州……又游府治南园,作《千秋岁》词。后范成大爱其‘花影莺声’之句,即其地建莺花亭。”但吴曾《能改斋漫录》及曾敏行《独醒杂志》都说是作于衡阳,后呈孔毅甫。细考秦观于绍圣三年由处州被贬再去郴州,他经衡阳时已届秋冬,这与其擅长精确的描写特定环境中景物与情思,以及此词所写春景春情不合。该词应当是作于处州,至衡阳后抄录呈给太守孔毅甫。

  

姚揆( 南北朝 )

收录诗词 (8376)
简 介

姚揆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渔歌子·荻花秋 / 徐融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瑶瑟激凄响,征鸿翻夕阳。署分刊竹简,书蠹护芸香。
粉署可怜闲对此,唯令碧玉泛流霞。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百力殚弊。审方面势,姑博其制,作为公室。公室既成,
还似前人初得时。"
"不语看芳径,悲春懒独行。向人微月在,报雨早霞生。
南游吴越遍,高揖二千石。雪上天台山,春逢翰林伯。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 王麟书

壮年唯喜酒,幼学便诃文。及尔空衰暮,离忧讵可闻。"
遐路各自爱,大来行可期。青冥在目前,努力调羽仪。"
君向长安余适越,独登秦望望秦川。"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缵夏功传启,兴周业继昌。回瞻五陵上,烟雨为苍苍。"
"从来席不暖,为尔便淹留。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秋光净无迹,莲消锦云红。只有溪上山,还识扬舲翁。


三江小渡 / 侯承恩

登戍因高望,停桡放熘闲。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亲扫球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入门百拜瞻雄势,
"漫漫复凄凄,黄沙暮渐迷。人当故乡立,马过旧营嘶。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
终期买寒渚,同此利蒲鱼。"
"良宵复杪秋,把酒说羁游。落木东西别,寒萍远近流。
曲台分季奉斋祠,直笔系年陪侍从。芬芳鸡舌向南宫,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 甄龙友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
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更可有因由。"
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
"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贤。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金貂再领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帘卷青山巫峡晓,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仰坼重衣倾万蕊,又如合欢交乱枝,红茸向暮花参差。


国风·周南·汉广 / 李处权

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
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戾止,君已江东访元丹,
可能相别还相忆,莫遣杨花笑白头。"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鲜于仲通正当年,章仇兼琼在蜀川。约束蜀儿采马鞭,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相携恸君罢,春日空迟迟。"
河亭收酒器,语尽各西东。回首不相见,行车秋雨中。


大人先生传 / 侯休祥

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
断桥通远浦,野墅接秋山。更喜陪清兴,尊前一解颜。"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十三女儿事他家,
玉腕不停罗袖卷。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着肩。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凰城。"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苍苍枫树林,草合废宫深。越水风浪起,吴王歌管沈。


忆秦娥·箫声咽 / 刘云琼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盘门吴旧地,蝉尽草秋时。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
解泽皇风遍,虞泉白日沈。仍闻起居注,焚奏感人心。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
"仲月当南吕,晨装拜谷林。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少年即见春好处,似我白头无好树。"
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 杜子民

共壁题诗君独在。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
"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汉浦浪花摇素壁,
科斗书空古,栴檀钵自香。今朝数行泪,却洒约公房。"
渔樵旧路不堪入,何处空山犹有人。"


载驱 / 杨万藻

华组澹无累,单床欢有馀。题诗天风洒,属思红霞舒。
"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虽是贫家菊也斑。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
夜殿若山横,深松如涧凉。羸然虎溪子,迟我一虚床。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公子髫年四海闻,城南侍猎雪雰雰。马盘旷野弦开月,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钱益

"风传画阁空知晓,雨湿江城不见春。
"回首望知音,逶迤桑柘林。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
"地盘山鸡犹可像,坎坎砰砰随手长。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
"莫话边庭事,心摧不欲闻。数年家陇地,舍弟殁胡军。
岁久自有念,谁令长在边。少年若不归,兰室如黄泉。"
江深烟屿没,山暗雨云飞。共待酬恩罢,相将去息机。"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